御品膏方是中國中醫藥膏方文化傳承的先行者,它將中醫藥文化中“治未病”理念進行研究成果轉化,滿足了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,成為備受消費者認可的健康品牌。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嚴苛的古法工藝,御品膏方成功入選東阿縣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《第七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》,成為倍受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。
源自宮廷,堅守匠心技藝
膏方又稱膏滋,為中藥十大劑型之一(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湯、酒、露、膠、錠、茶),文字記載始于兩漢,完善于宋元,成熟于明清,最早見諸于《黃帝內經》中關于膏劑的記載,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。作為經典中藥劑型的膏方,在清代發揚光大,被廣泛運用于帝后妃嬪的養生保健。據《清太醫院秘錄醫方配本》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等醫方典籍記載,雍正皇帝內服過瓊玉膏,慈禧太后用過菊花延齡膏、保元固本膏及延年益壽膏等,膏方受到帝后的青睞,成為宮廷醫學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百年前,紫禁城中很多宮廷御醫配方散落民間。歷經百年沉寂,出自清代太醫院院長趙文魁的宮廷配方,由趙文魁之子、三代御醫之后、首批國家名老中醫趙紹琴老先生整理,傳到了他的嫡傳弟子李劉坤教授手中。李劉坤教授決定結合現代人的體質特征和自己40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恩師傳予他的宮廷配方進行改良重組,由此造就“御品膏方”。
非遺工藝,古法秘煉熬制
膏方制作并不簡單,一款有品質、有效果的精品膏方,必須嚴格按照傳統滋補膏方的熬制工藝,所謂一味膏方百年功,配伍、選料、熬制每一個環節、每一道工序都大有講究。御品膏方熬制工藝由中藥調劑高級技師、北京膏方服務指導師王國寶教授親自指導監制。
王國寶教授師承中藥界大家劉侶笙老先生,以及王西階、劉永玉、張茂業、郭東亮和雷雨霖等名家,常年從事中藥調劑、中藥鑒別、中藥炮制和傳統制劑技術的研究,傳承了正統的古法膏方加工技藝。經過王國寶教授的精心調制,精選道地材料的御品膏方嚴格遵照“秘煉八法”,即選、炙、洗、泡、煎、濾、濃、收八道工序,經過12小時浸制,48小時慢火熬燉,歷時27天,經過49道大工序,108道小工序熬制而成,平均每100斤材料只出6斤左右御品膏方,確保產品的杰出品質,讓百年古法秘制膏方重返尋常百姓家。
傳承國粹,弘揚膏方文化
御品膏方作為中國中醫藥膏方文化傳承的先行者,致力于弘揚膏方文化。御品膏方繼承與保護三代御醫之后傳人李劉坤傳承的醫方,以《清太醫院秘錄醫方配本》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等著作中記載的清宮源方為本,結合現代工藝研發茯苓薏仁草本膏、秋梨膏、菊花膏等產品,使宮廷醫學中的膏方文化更好地存續。
2018年8月,御品膏方與北京衛視《養生堂》欄目正式達成膏方行業獨家戰略合作,成為北京電視臺首個大健康產業化運營項目,并依托其強大的專家資源和醫療資源,雙方聯合打造了多場御品膏方專場定制節目,邀請李劉坤、王國寶、張京春、張曄、王玉英等中醫專家來到現場,為觀眾帶來專業、實用的健康養生知識科普,使中醫膏方文化更加深入人心。
2021年2月,御品膏方作為傳承宮廷醫藥文化的代表性膏方品牌,為故宮永和宮御醫藥館收錄展出。御品膏方通過凝聚宮廷醫學精髓的健康佳品,呈現“傳承精華,守正創新”的中華中醫藥文化,受到觀眾矚目。
隨著《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》的通知發布,中醫藥即將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御品膏方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將秉持著“弘揚宮廷醫學,守護全民健康”的理念,繼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,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,保護與弘揚非遺膏方文化,讓中醫國粹發揚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