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視頻近日在網上流傳,連人民日報客戶端都轉了。視頻顯示,在北京地鐵4號線上,一名小學生模樣的男孩對著奶奶破口大罵。旁邊乘客勸阻,還遭男孩反懟,“干你的事去,不要管我”。在
(原標題:最無用的教育是爸媽互相拆臺, 管孩子,只需要有一種聲音?。┙逃⒆右庖姴煌?,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見。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:當你一臉嚴肅地教育孩子,你的另一半或
不提作業母慈子孝,一提作業雞飛狗跳。報補習班,考好學校,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……種種育兒焦慮成為諸多中國家長的真實寫照。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,多位
在如今的不少家庭,育兒焦慮頻頻出現。為什么好爸爸越來越少了?在一個小家庭里,父親的“人設”應該是什么?是要成為堅強威嚴的家長,還是要成為把溫暖帶給孩子的玩伴、朋友亦或知己
近來,寧波一小學召開家長會,別出心裁地提出“讓爸爸參加”,引發人們對這種家校溝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:參加家長會的媽媽為何會比爸爸多?爸爸的缺席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嗎?“祖輩家
自媒體時代,育兒公號、短視頻博主層出不窮,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?!吨袊嗄陥蟆返囊豁椪{查顯示,91%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,但是有60.5%的家長認為無用信息
來源:看理想微信公眾號前不久,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做了一場關于教育的演講——《不確定的時代,教育的價值》。她以一名家長的視角,談論了今天中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
來源:公眾號“首都教育”
“跳繩班”近年來呈日益火爆之勢,成為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的培訓班“新寵”?!坝屑议L想一起組個跳繩班嗎?課后一起學跳繩?!遍_學沒多久,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群里出現了這樣的微信。
(原標題:心理問答| 為什么我忍到最后,總會對孩子發一頓超級大的火)避免發超級大火的一種方法,是在憤怒的初期就要介入,直面讓你不舒服的境況。問題:同事都說我是一個脾氣比較好的人
提問我們家孩子今年上初二,但最近發現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,對我們也不太信任了,和孩子之間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呢?專家觀點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張艷榮老師:家長
有調查結果發現,很多成年人的脾氣暴躁、情緒不穩定,甚至精神疾病,和童年的遭遇有著很大的關聯。比如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、打罵;還有一些冷暴力,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,父母就會冷嘲熱
提問:我家孩子馬上讀初中,但他一直沒有養成好習慣,在家里就是想玩,平時做完作業也不會去檢查。不僅如此,我們還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,跟他的溝通也越來越不暢,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
廣州街頭,小男孩拿著父親的手機刷屏。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孩子在玩游戲。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斌 攝小學生在家里看電視上網課。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曹景榮 攝在讀屏
安全成長,是家長和全社會對兒童的共同期許。但由于各種原因,兒童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或大或小的安全隱患,有內生型的,也有外壓型的;有的隱患能被化險為夷,也有的不幸為孩子造成終生
最近,楊琳發現,如果大人拿著電吹風,兩歲女兒都要叫著躲得遠遠的。后來她發現,這是因為奶奶曾經用電吹風嚇唬過孩子。楊琳說,奶奶平時就喜歡嚇唬孩子,這種教育方式很讓人擔憂。兩歲
時代和我們都夸大了作為母親和父親的能力。愛,不會讓我們必然地收獲成功和幸福,卻能在我們受傷脆弱的時候,不至墮入真正的深淵。問題:我自己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,生了孩子以后,就希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海姆?G?吉諾特在著作《孩子,把你的手給我》中寫道,“稱贊,就像青霉素一樣,不能隨意用?!辈簧偌议L認為,及時表揚孩子的行為和成績,有助于培養孩子的
經常刷社會新聞的你們有沒有發現,最近有一種“報警式教育”開始在各地滋生?浙江5歲女孩因為偷藏同學遺落在自家的手表,被媽媽教育要到派出所“投案自首”。湖北9歲女孩因為偷拿
家庭教育不是“公主公子式教育”,也不是“公安式教育”,而是公民教育。據報道,廣東佛山南海警方近日接到一位母親報警,稱自己7歲的女兒在商場偷了東西,無論她和店員怎么問,小女孩
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《少年維特之煩惱》,可見孩子的成長之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,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。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煩惱不必過于擔心,卻也
“明白什么叫唯物主義嗎?”“唯物主義講的是……整個……”12歲的何宜德轉動雙眼,扳著小拇指,看了一眼旁邊的爸爸,嘴里默念“唯物主義是……”沒能答出來?!澳鞘裁唇小饔^能動
“如果你不守規矩,我就讓警察來抓你!”父母可能會用這句謊言來嚇唬孩子,讓他們表現得好點。父母的謊言在短期內能讓孩子順從。然而,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,當孩子長大
“我讓我的兒子不要動不動就打人,嘗試了很多方法,講道理、罰站、轉移注意力,都沒有用。甚至有時候還會打我,有時候我生氣地很,會朝他屁股上打兩下,讓他道歉。當時他也點頭道歉了,但
從幼兒園到升入小學,孩子面臨并經歷著從外部環境到內在心理的轉變與適應?;趦和瘜W習與發展在幼兒園和小學的學段差異和前后連續,在教育上做好“幼小銜接”,支持兒童平穩度過